随着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持续不断的发展,慢慢的变多的国家、地区和公司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国际市场的规模也逐步扩大。作为人类的刚性消费需求之一,食用油在国际消费市场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国际食用油市场也吸引了一众参与主体。近年来,随着时下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饮食上的习惯的改变,国际食用油市场也在一直更新,呈现出新的样貌。
为应对国际竞争,更加清晰、全面地展现中国食用油在国际市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艾媒咨询对2015-2023年中国食用油(中国海关总署商品编号:151790,商品名称:动植物或微生物油、脂及其分离品混制的食用油脂及其制品)进出口数据来进行盘点分析,以期为中国食用油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海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食用油进出口总额达到最高点——15.02亿美元,2023年中国食用油进出口总额有所回落,为11.65亿美元,同比下降22.41%。
艾媒分析师认为,自2015年至2023年,中国食用油进出口总额整体呈上涨的趋势,2021年增幅最大,达到109.40%,同年中国食用油进出口总额突破10亿美元。2021年中国食用油进出口总额暴涨,2022年延续大幅增长态势,2023年有所回落,其变化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体现了国际食用油市场的不稳定性。
中国海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食用油进口金额为近9年(2015-2023年)最高值,达到14.68亿美元,2023年中国食用油进口金额为11.31亿美元,较2022年降低22.98%。
艾媒分析师认为,2015-2023年中国食用油进口金额变化趋势与上述进出口总额变化趋势基本相符。2021年,受国际市场食用油供应偏紧、价格持续上涨、国内食用油消费需求增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食用油进口金额大幅度的提高,中国食用油进出口总额随之跃升。
中国海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近九年(2015年至2023年)中国食用油出口金额整体呈平稳增长态势。2023年中国食用油出口金额为0.35亿美元,较2022年增长2.21%。
艾媒分析师认为,虽然中国食用油出口金额整体呈增长态势,但是增速较缓,且中国食用油出口金额变化趋势与进出口总额变化趋势存在较大的差别,如2021年中国食用油出口金额不增反降。这说明中国食用油在供应方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也体现了中国食用油在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的现状。
中国海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食用油对外贸易持续保持逆差,2023年中国食用油对外贸贸易逆差金额达到10.96亿美元,约为2015年中国食用油对外贸易逆差金额的4倍。
艾媒分析师认为,中国既是食用油生产大国,又是食用油消费大国。近年来中国食用油逆差的不断升高说明国际市场仍然是中国食用油的重要来源之一,也说明了中国食用油企业仍要不停地改进革新生产技术,完善供应链建设,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中国海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食用油进口金额最大的三个国家分别为印度尼西亚、美国和澳大利亚。其中,印度尼西亚进口金额高达9.69亿美元,远高于其他几个国家。美国和澳大利亚进口金额分别为0.44亿美元及0.41亿美元。
艾媒分析师认为,印度尼西亚作为2023年世界粮油生产量最高的国家,在国际食用油市场上有着较强的竞争力,加之其与中国贸易关系紧密,因而成为了中国最主要的食用油进口国。位居第二第三位的美国和澳大利亚均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也都有着较强的食用油生产能力。
中国海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食用油共出口8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金额最大目的地是韩国,中国香港和菲律宾次之,出口金额分别为898.09万元、678.79万元和321.83万元。
艾媒分析师认为,中国食用油在国际市场上分布比较广泛,但供应能力与市场竞争力相对欠缺。此外,中国食用油出口国以四周的国家/地区为主,如中国特别行政区中国香港、邻国韩国和朝鲜等。未来,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一直在变化和消费的人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中国食用油产业需要继续加强品质控制、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品牌影响力,以在国际市场上进一步巩固地位、扩大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