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披露的机构调查与研究信息,12月30日,中海基金对上市公司上海建科603153)进行了调研。
从市场表现来看,上海建科近一周股价上涨10.54%,近一个月上涨4.31%。
基金市场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海基金成立于2004年3月18日,截至目前,其管理资产规模为166.71亿元,管理基金数49个,旗下基金经理共14位。旗下最近一年表现最佳的基金产品为中海优势精选混合(393001),近一年收益录得24.19%。
问:公司2024年业绩增长整体比较稳健,工程咨询业务和检验检验测试业务的详细情况如何?四季度和全年的业绩如何展望?
答:公司检验测试与技术服务新签订单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工程咨询业务受各省市固定投资放缓影响,新签订单较去年会降低。公司目前各项业务稳步推进、经营良好,后续会持续加强业务拓展,具体业绩数据请关注公司后续披露的定期报告和相关公告。
答:公司工程咨询业务最重要的包含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监理、项目管理、招标和造价咨询等服务,业务覆盖房建、市政、机场、铁路、能源、化工、环境、工业等多领域。公司将紧抓基本的建设、城市更新、绿色低碳、一带一路等发展机遇,深化市场空间开拓,积极拓展石化、水利、能源、交通等领域。
答:公司在工程咨询领域的竞争对手包括浙江江南、中咨咨询、北京铁建、浙江五洲等企业。
公司在工程咨询领域的优势大多数表现在:1、具备综合的专业方面技术服务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特别在承接“高、大、深、难、精”等大型复杂项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具备完善的人才资源管理体系,高学历、高级职称及注册的人员占比高;3、具备完善的内控运管体系与科学技术创新体系;4、完成了全国市场布局,在各战略区域具备属地化服务优势。
问:公司的检验测试业务包括哪些?检验测试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怎么样看待未来检验测试业务的市场情况?
答:公司检测与技术服务最重要的包含建设工程检验测试监测、材料部品检验测试认证、健康安全检查评价、城市更新技术咨询、绿建生态技术咨询等细分产品。
检测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于:1、作为国有第三方检测检验机构,长期为政府项目、标志性工程提供全过程服务,承担国抽、市抽等重要任务,在行业内的知名度较高,客户认可度好;2、检测综合能力强,在建设工程及建筑材料检验测试领域门类齐全,经营事物的规模涵盖建设工程中材料、结构、节能、环境、消防、装饰装修、职业卫生等专业,和产品流通领域的进出口验货、产品认证、产品评价等,已经初步形成TIC领域一体化服务的基础;3、具备专业的检测队伍,高学历、高级职称人员占比高,具有多名行业领军人才、行业专家。
检测检验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在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升级、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检测检验的业务领域较为广泛,涉及建设工程、交通、水利、环境、产品流通、城市运维等众多领域,具有较强的政策支持,总体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看好。
答:环境低碳技术服务主要面向生态环境、建筑节能、工业减碳、企业治理等领域,为政府及企业客户提供从前期咨询、中期监测到后期治理的技术服务,助力实现环境品质提升及节能减排。具体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环保监测、环境调查、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环境管理平台建设;节能检验测试评估、节能咨询、能效监测、碳核查、节约能源改造及合同能源管理等。
问:公司半年度和三季度的毛利率相较去年同期均有所提升,根本原因是什么?未来各项业务毛利的趋势如何?
答: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根本原因是:一方面公司一直在优化业务结构,逐步加强业务拓展,实现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带来经营业绩提升;另一方面,公司通过加强运营管理,努力提升运营效率,执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在保障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的前提下,积极控制各项成本支出,逐步实现降本增效。未来毛利率情况请持续关注公司披露的相关公告。
问:前三季度现金流压力较大,对于现金流管理是否有采取一些措施?四季度的现金流情况是否有改善?年内能否实现回正?
答:近年来,公司应收账款余额随着经营规模扩大一直增长,同时经营回款也持续增长。公司业务回款存在季节性特点,下半年尤其第四季度通常工程验收及收付款相对较多,近年来,随公司第四季度应收账款的收回,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且逐年增加。
为有效防范应收账款持续增长的潜在风险,公司在制度上完善了应收账款管理办法,通过制度规范催收流程、加强回款与考核关联性。具体行动上,保持与客户积极沟通,做好各项目收款跟踪工作,通过定期对账、函件催收、法律诉讼等多种形式维护公司合法权益。今年的具体财务情况请关注公司后续披露的定期报告。
问:公司收购上咨集团是出于什么考虑?上咨集团全年的业绩情况如何?是否会对公司年报产生影响?
答:收购上咨集团是落实公司战略规划,提升发展能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咨询服务企业,促进高水平发展的战略举措。
首先,上咨集团的投资决策期咨询服务与公司建设运营期咨询服务有机融合,能快速实现“主营业务互补、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从前期策划、投资咨询、招标代理、勘察、设计、监理、造价、项目管理等全过程咨询服务产业链,推动策划、投资决策、建设与运营融为一体,满足建筑设计企业一体化服务需求,增强工程建设过程的协同性,形成更加综合的一体化咨询服务能力,全方面提升全过程咨询服务能级。
其次,公司与上咨集团将充分借助双方现有的市场优势,实现市场营销的进一步协同。通过将公司灵活高效的市场机制、全国化的市场网络与上咨集团智库专家资源、政府机构、大客户资源及品牌优势相结合,逐步提升全国客户服务能力和工程咨询领域市场占有率,明显地增强公司服务支撑上海和全国重大战略和重点任务的综合咨询服务能力,更好服务国家和上海发展大局。
第三,通过发挥上咨集团在重点项目投资决策咨询的前端研究、策划和把关优势,导入行业战略客户资源,推动公司业务从房屋建筑、市政交通、机场港口向电力通信、电子信息、石油化学工业、水利水务、医药健康等行业领域拓展延伸,并带动检测检验和环境咨询业务发展。
第四,上咨集团担任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工程咨询行业协会会长、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菲迪克)成员以及菲迪克全球副主席,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和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咨询服务单位短名单,在咨询行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与影响力。下一步,公司可在已有国际业务的基础上,借助上咨集团的行业地位和优势,逐步提升国际工程咨询服务市场之间的竞争的总实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咨询服务企业。
问:公司目前在上海地区的业务占比较高,半年报上海市业务营收占比64.91%、省外占比34.66%,对于上海内外业务如何规划?进一步聚焦上海还是加强别的地方拓展?上海内外区域业务占比的目标是什么?
答:公司从始至终坚持立足上海,深耕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重点战略区域,挖掘市场潜力,建立适宜公司的市场协同机制和属地化管理方式。
答:今年上海市国资委在确定国企领导人员新一轮任期考核目标时,已经将市值管理绩效纳入考核体系,公司正在落实相关市值管理工作,也在积极做出响应上交所“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倡议,比如每年持续进行分红,开展资本运作,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实施股份回购用于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计划等;